布料塗層加工-台灣紡織業的強項之一
「紡織」二字的來源其實就是生產製程所誕生的,而製程為先「紡紗」後再「織布」。紡紗指的是將原料紡成紗線,而原料為天然纖維(如棉花、羊毛)或合成纖維;紡紗完成後把這些細線織造成布此為織布製程,織造完成後還須經過染整加工才能成為成品布。染整加工再透過化學或物理的方法,例如練漂、染色、印花、防水…等化學處理過程,進而提高布的性質與使用價值,以下特別針對布料塗層加工業ERP應用說明。
以布料塗層加工業的來說,整個加工流程為客戶提供布料由工廠塗上化學藥劑以達到防水、防油等性質。工廠內部的加工製程大致上為落布、壓光、上膠、潑水,最後須取樣檢驗性質與成品全檢將不良的地方紀錄下來,依照不良的程度進而決定是否重工或為次等品。
看似簡單的流程,依行業特性還是有困難點,以下為困難點與解決方案:
一、 品號編碼設定:
布為客戶提供加工完成即出貨,並非加工工廠自有庫存,對於加工廠而言自有庫存為化學藥劑。而客戶本身產品的編碼為不同顏色即為不同編碼,然而加工廠同一種布只須出貨時須紀錄顏色,同一種布就算不同顏色而他的的加工製程、化學藥劑用量都為相同,若再區分不同顏色即會造成大量的產品品號。
所以在品號編碼訂定時,規劃了在產品編碼原則加入客戶代號、製程、耐水壓等,不須依顏色區分,以減少產品品號建立,而顏色填入產品規格補充說明,只須出貨標籤與出貨單能顯示其顏色即可。
二、 生產狀況管理:
上述有提到加工製程大致上為落布、壓光、上膠、潑水,每當主管須知道目前生產流程已到哪個製程時,都須由至現場查看,無法立即知道,而員工也使用紙本紀錄工作時間與數量。在ERP應用中,每道製程完工時,須報工紀錄完成數量與完成時間,主管只須至系統的生產狀況分析即可查詢生產進度。
三、 計價單位與成品單位不同:
生產數量與客戶計價數量皆為「碼」,但加工完成後會將布捲起稱作支,客戶提供布料時也是捲成一支一支來貨,而每一支的碼長皆不同,並非固定比例。但品檢紀錄須用支來紀錄是否不良,也須紀錄此批生產的缸號,當發生不良時以可追溯該批的產品。
所以在產品的品號使用「批號」來紀錄每一支的支號,另外使用「小批號」用於紀錄缸號;紀錄不良原因紀錄在每一支號上。
四、 品檢紀錄:
品檢紀錄區分為兩部份取樣檢驗與全檢,一為布本身加工完成後,取樣本檢驗耐水壓、拉力…等,將結果值紀錄並產出檢驗報告,而全檢為檢查每一支布是否有不良,紀錄其不良原因(例如橫擋、紗結、膠痕、刮傷…等)與不良位置。先前為各別使用WORD製作,並使用系統紀錄,造成紀錄都於紙本,造成查詢過往資料困難。
而ERP應用,將取樣檢驗結果與全檢合併於同一張檢驗單,「檢驗明細」紀錄取樣檢驗結果,紀錄檢驗值(耐水壓、拉力等)。另一部份為「支號明細」紀錄每一支號、缸號,是否合格,重量、碼數、不良位置與不良原因,即可從ERP產出樣本檢驗報告與支號全檢表。再由檢驗單可直接連結至生產入庫,入庫品號、批號、碼數即無須人員重工登打,以提升效率。
五、 成品貼標籤:
檢驗完工後,須貼標籤以紀錄碼數、重量、支號等明細;區分為二部分良品標籤、不良品標籤,不良品標籤須增加列印出不良原因與不良位置;導入ERP之前由人工各別登打,使用標籤機列印出。導入檢驗單的支號明細即有紀錄不良原因與重量、碼數,即使用檢驗單即可印出良品標籤與不良品標籤。
透過ERP系統紀錄品檢結果
布料塗層加工的管理重點,主要為紀錄每支布料碼數、重量、檢驗結果等資訊,品質為客戶最重視的亦是公司最好的廣告,正航透過ERP系統紀錄品質檢驗結果與支號明細,提供客戶有效的解決方案。
最短時間打造您的企業數位轉型
將數位管理導入企業,歡迎留下資料,正航將會儘快安排專員連繫…